第(2/3)页 人多,不是为了收拾印加人,就他们的战力,这八百人足够横扫了。 多带人手的目的就一个,扛走更多的土豆。 要不然就这八百人,一个人不带口粮了,背个五十斤回去,也不过只有四万斤土豆,按照一亩地需要四百斤土豆当种子,那也不过种植一百亩。 就算是亩产十五石,收一茬下来一口不吃全当种子,那也不过种五六百亩地,想要实现万亩播种,多省同时种植,丰收惠民,那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…… 历史上明中后期出现土豆、番薯等高产农作物,种植范围没起来,直至清朝种植面积才扩大起来,人口也迎来了爆炸,很多人以为明代不在意这些高产农作物,认为不重视。 可你要知道,番薯进入大明的时候,那他娘的就是几根薯藤,还是万历二十一年的事了,距离大明灭亡也就只有五十一年了。 就这点薯藤,你指望它一年结出多少,十年能结出多少? 不是大明不重视,而是压根重视不起来,这东西的底子太薄,短时间内压根做不到推广,之后培育了几十年,大明没了,清朝捡漏的时候,才初成规模,得以大面积种植。 你指望带回去几个土豆、几根薯藤,几年就种它个满天下,那纯属痴人说梦。 要想提前几十年实现土豆、番薯普及,弄个满山满谷,必须带走大量的土豆才行。 唯有大规模种植,才可能实现大规模普及。 顾正臣想的是,回到大明,不说先种它个一千亩,那至少也应该种个五百亩,震震那些土鳖吧,尤其是汤和那家伙,欺负自己的账还没算呢,到时候就让他挖土豆,一挖一麻袋,一扛一麻袋…… 沐春看了看宽阔的山路,点头道:“先生言之有理,这条路的尽头,一定是他们的都城!沿着这条路走,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土豆。这个时候让其他人撤下来,正是时候。” 朱棣、方美等人都赞同。 顾正臣见众人意见统一,便看向徐允恭。 徐允恭走了出来,面露忧色:“弟子带人回去,只不过等到各路兵马收到消息,返回大本营需要一段时日。你们在这里驻扎,不会有什么问题吧?” 顾正臣自信地说:“放心吧,就是他们派个一万人来,我也能带人打回去。” 朱棣、沐春等人并不认为先生说了大话,毕竟这些人什么水平,刚刚算是见识过了。 再说了,这里有山,远处还有桥,到处都是可以扼守的地方,何况这些人是带了一些手榴弹的,虽说数量不到一百,可这玩意对土著来说,那就是神灵…… 徐允恭放心下来,捡了一些土豆放到背包里,笑道:“带回去当证据。” 顾正臣看向翟锋:“你也跟着回去,点三百军士。还有,不必急着返回,等一等的的喀喀湖的消息,等你们返回,想来用不了多久,一定会有人发现的的喀喀湖。只要的的喀喀湖在我们南面,那就集中人手来我这里。” 翟锋问道:“若是的的喀喀湖出现在我们北面呢?” 第(2/3)页